1月13日,沈阳市政府召开“沈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二十七场新闻发布会,发布疫情防控最新消息。
市工信局副局长杨栋进行新闻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市工信局迅速行动,在确保防疫物资充足供应的同时,高度关注疫情对工业生产的影响,通过建机制、优服务、解难题等举措,全力保障企业供应链,确保工业生产稳定,有力支撑全市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
下面,就保供应、稳生产情况通报如下。
按照市防指统一部署,第一时间启动防疫物资保供调度机制。同时,针对疫情可能对工业生产带来的影响,迅速建立了市、区联动的工业企业供应链问题协调机制。由我局牵头,各地区政府主要领导分辖区负责,及时发现企业供应链问题,共同协调推动解决。同时,在局内建立了直插一线开展帮扶的工作体系,组建了“局领导+处长+企业管家”三级协调、专人负责的解决问题专班。局领导班子分兵把口,每人负责2个地区,组织10个产业处室负责人、70名企业管家,对重点工业企业生产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
截至目前,31户企业提出了海关通关延迟、公路运输受阻、员工不能到岗、原材料供给不足4方面38个具体问题。其中,17户企业的22个问题我们已妥善解决。
比如,华晨宝马作为我市重点工业企业,面临着原料上不了岸、产品运不出去、配套企业减产等问题。
大连港受疫情影响,部分码头封闭,华晨宝马停靠在大连港13、14号泊位船只无法卸货。我局第一时间向省、市防指报告,商请省工信厅提供帮助,并积极与大连港进行沟通。经协调,1月4日上午华晨宝马零部件顺利卸货。
按照我市疫情防控要求,进出沈阳人员必须进行核酸检测,华晨宝马每日均有物流配送车辆离沈,我局协调市卫健委及大东区工信局,帮助华晨宝马与沈阳艾迪康医学检验所对接,确需离沈的物流人员可直接进行核酸检测,最快速度获得检测报告,保障了企业产品配送。
华晨宝马位于大连的2户零部件供应商阿尔派、阿尔卑斯,受疫情影响,生产员工不足、产能下降,零部件供给不足。省市领导高度重视,亲自沟通协调。在省市领导、省防指的推动下,我局积极协调,在大连市工信局及金普新区支持下,推动了阿尔派60名员工、阿尔卑斯54名员工返岗,两户企业产能逐步恢复,原料供应问题已初步解决。
除宝马外,其他企业供应链问题,我局也创新举措,积极协调解决。
关于企业海关通关延迟问题。受大连港严格疫情管控、精简上岗人员、严格货物检疫消杀等影响,进出口货物交货延迟2周。中光电子、贝卡尔特、赛轮、德科斯米尔、李尔汽车座椅、古河电缆、奥钢联等11户企业均有货物滞留大连港。在大连市政府支持下,大连港所有关口均恢复正常开放状态,古河电缆、奥钢联等企业滞留货物已运至企业,贝卡尔特积压货物已完成通关顺利出货。
关于企业运输受阻问题。因外地物流司机来沈后返回原所在地需7天内核酸检测证明,皇姑、于洪等地区还需执行14+7隔离规定。我局积极沟通协调原材料产地工信部门,共同研究举措破解企业难题。
另外,还有一些企业面临诸如员工无法到岗、出国洽谈业务受阻等问题。我们都逐一帮助破解。
如,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塔湾分厂厂区位于皇姑区,属疫情管控区域,员工无法进入工厂工作。我局与企业所在地区街道办事处进行沟通,指导企业采取班车整体接送、整进整出、集体隔离方式,组织有生产任务员工上下班,每天上午9:00集体进厂、下午4:00集体离厂,工作期间禁止外出,保障了企业用工和生产。
还有部分企业人员需要近期出国开展业务,但受疫情管控无法出行。我局一方面积极收集出国人员名单,另一方面协调市卫健委尽早为相关人员接种疫苗,经协调后将于本月14日为相关人员接种疫苗,以便出国开展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市防指的工作部署,加大工作力度,继续协调解决其余企业的供应链稳定问题。因个别疫情发生地是我市主要的机加零部件原材料供应地,针对现阶段部分省份的疫情变化,我们将提前预判,早做预防,厘清我市企业供应链风险点,及早与相应地区政府取得联系,做到防患于未然。及时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保障我市工业企业供应链稳定。
市工信局副局长杨栋就记者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问
为工业企业解决供应链问题方面,市工信局做了充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鉴于目前疫情反复的情况,除了为企业解决供应链问题,防疫物资的供给,也是广大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那么,我市防疫物资生产企业目前是什么情况呢?
答
除了企业供应链问题外,防疫物资的组织生产,也是工信局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职责。去年疫情之初,我们化危为机,发挥制造业优势,迅速组织相关企业及科研院所研发、增产、转产了一批“雷神”CT机、咽拭子检测复合机器人等智能医疗装备,红外测温、呼吸机、口罩机、口罩及防护服等疫情防治物资及其生产装备,不仅有效缓解了疫情初期防治物资紧张局面,而且为以后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奠定了基础。
截至目前,我们重点监测的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共有70户。其中,口罩生产企业31户、熔喷布生产企业4户、防护服生产企业9户,其它消杀用品、药品、医疗器械及其他防疫物资生产企业26户。
以口罩和生产口罩的主要原料熔喷布为例:
一是包括浩宁、盛实、盛京堂等在内的31户口罩企业,共有生产线202条,目前仅库存储备就高达5776万片,可以为全市提供一周的口罩需求;实际日产525万片,但是设计日产能达到1567万片,如果需要,3-4天就可以恢复到设计产能,可以达到全市每人每天2片的生产能力。
二是包括新南洋、辽宁格安能源科技等在内的4户熔喷布生产企业,目前仅库存储备就有30吨,能够支持3000万片口罩的生产;实际日产9.3吨,设计日产能达32.6吨,如果需要,一周就可以恢复到设计产能,支撑每天3500万片口罩的产能。
其它方面:
9户医用防护服生产企业,包括亿茂服装、北华医材、华堂阁等,合计日产能达7.1万件,实际日产1.4万件,共有库存33.2万件。
9户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包括新松医疗、迈思医疗、东软医疗等,主要生产各类呼吸机、氧气机、CT机。各类医疗器械设计月产能达到2.2万台,实际月产量1.87万台,目前库存1.05万台。
10户药品生产企业,包括三生制药、东药集团、抗生素厂等企业,主要生产α-抗干扰素、芩翘口服液、四黄清心丸等各类药品。以上企业设计月产能3.3亿片/支,实际月产量2.6亿片/支,目前各类药品库存2.8亿片/支。
6户消毒剂生产企业,包括沈化股份、卫华医药、光彩消毒药剂等,主要生产免洗消毒凝露、5%乙醇消毒液、84消毒液、消毒湿巾、次氯酸钠等。各类合计年产能9.7万吨,实际日产量221吨,消毒剂库存158吨。
1户负压救护车生产企业,华晨集团救护车日产能4辆,目前累计交付救护车607台,其中负压式救护车273台。
总之,从目前情况看,口罩、医用防护服、医疗器械、药品等防疫物资的库存储备及生产能力、原材料供应方面,完全可以满足全市医疗机构等防疫一线及全体市民的防疫需求。
来源:中国沈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