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发案村”的奥秘!沈阳市辽中区养士堡镇养前村治安管理“面面观”
辽宁
辽宁 > 要闻 > 正文

“零发案村”的奥秘!沈阳市辽中区养士堡镇养前村治安管理“面面观”

沈阳市辽中区养士堡镇养前村是一个交通发达、远近闻名的富庶村,在这里居住的村民们,不必担心农产品被盗,也不必忧虑有人闯入家室行窃……三年来实现“零发案”,矛盾少、风险小,秩序好、村风正,群众满意、关系和谐是实实在在的治安新变化。

5月24日,记者走进养前村,一探究竟。

▲养士堡派出所所长赵峰带领“盛京义勇”平安志愿者研究辖区警情。

村里建起警务室

“盛京义勇”驿站广招平安志愿者

进村,行走在宽阔整洁的水泥路上,迎面遇上一辆写有“治安巡逻”字样的电动车,戴着“盛京义勇”字样红袖箍的平安志愿者老周解释:镇派出所为强化每个村的治安管理购置巡逻车辆,除组织一支全乡统一的巡逻队外,还为每个自然村组建了“盛京义勇”平安志愿者队伍。车有了,人从哪来?村、组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志愿者,各自按照排定的时间表准时“上岗”,风雨无阻。

在“盛京义勇”驿站里,几名身着红色“盛京义勇”服装的志愿者在为新招募的同事填表登记,随后大家开始整理疫情防控信息。

目前养士堡镇共有“盛京义勇”六百余人,一半以上志愿者常备执勤,“盛京义勇”队伍采用金字塔管理模式,每村设立5名小组长,每名小组长管理5名“盛京义勇”平安志愿者,社区民警直接和小组长联系,确保警铃一响,人员到岗。

调解团、“说和团”齐上阵

普法宣传入眼入心

养前村警务室组织有声望的乡贤长辈组成金牌调解团和“说和团”对村民间产生的矛盾纠纷进行有效调解,将老党员、老教师、老同志、老军人、护林员、广场舞负责人等平安志愿者纳入普法与维权队伍,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中。

一个地区要做到“零发案”,只管控制发案显然不够。一条条宣传横幅、一张张普法海报、一本本民警深入农家的工作日志,以及覆盖全村的高音广播将一村百姓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养前村内建有文化广场,定期设立法治主题区、法治普及区、法治休闲区,集法律条文、名言警句、法治歌谣、法治漫画、顺口溜等多种元素为一体,悬挂横幅,摆放展板,俨然成了“普法大集”。

视频系统+巡逻队伍

安全隐患一目了然

在养前村警务室里,全村街路、广场、居民区、棚菜区、鱼塘的情况一览无余,纠纷调解室兼有视频监控、指挥调度的功能。调度室的墙上密密麻麻布满了监控画面,警方在村里19个重要路口点位安装了高清摄像头,一旦有风吹草动,监控室就能第一时间发现处理。

“通过监控系统与‘盛京义勇’巡防队伍的联合运用不仅起到震慑作用,还可以及时预警,仅去年就制止了几起盗窃、殴斗等案件的发生。”沈阳市公安局辽中分局养士堡派出所所长赵峰表示,警方帮助警务室周边5个自然村组建巡逻队伍,同时设立网格长、治安防范员,24小时巡防、电子监控等安保措施,从2019年至今,该地区保持零发案的记录。

“最近社区民警先后走访驻镇村企业、大棚户、鱼塘养殖户,将警民联系卡发放到每名居民手中,与村干部、小组长、‘盛京义勇’志愿者经常保持联系,建立了微信群,通过微信平台,居民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矛盾问题,找民警能够迅速化解掉。”养前村的居民告诉记者,社区警务室设立两年来,共调解矛盾纠纷百余起。社区民警还想办法与辖区工厂、企业联系,帮助多名居民找到工作,居民烦心事少了,邻里的矛盾就少了,百姓生活更和谐了。

社区民警扎根基层

居民更有安全感

“辽中分局以‘无发案社区、村镇’创建为目标,打造‘盛京义勇’孵化基地,依托各派出所警务室,建设集学习培训、宣传发动、考评招募、品牌展示、休息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高标准‘盛京义勇’驿站,做强做实基层基础安全防范工作。”沈阳市公安局辽中分局副局长刘新表示,社区民警帮助“盛京义勇”平安志愿者熟练掌握常见的巡防技巧和矛盾化解方法,引导群防群治工作由粗放型向精细化、法治化转变。

“社区民警扎根社区、村屯,专注基层基础工作,把在辖区内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发挥出来,更好地控制发案,让社区管理工作没了死角,区域防控全覆盖,形成了牢固的金字塔治安体系,让居民更有安全感。”沈阳市公安局辽中分局局长马晓伟介绍说,辽中警方依托各辖区社区警务室组建“盛京义勇”党支部,完善了激励机制,更多民警充实到一线,更专业警力向一线基层倾斜,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矛盾不上交、化解在当地”。

(帅正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