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工业,百年记忆。走进位于沈阳市铁西区卫工北街14号的中国工业博物馆,寻迹这里诞生的数个“中国第一”:新中国第一台六尺皮带车床、新中国第一台C620-1普通车床、新中国第一个金属国徽……这些熠熠生辉的成绩,伴着新中国的第一枚金属国徽的荣光,再现了我国工业发展的历史和成就,见证了百年中国工业的变迁,也讲述着沈阳这座城市担当使命的闪光故事。
凤凰网辽宁 董鑫 摄
老厂房诉说工业记忆
中国工业博物馆是在沈阳铸造厂的原址上建立的。沈阳铸造厂始建于1939年,沈阳解放后,国家根据机械工业发展的需要,将沈阳重型机器厂、沈阳鼓风机厂、沈阳水泵厂、沈阳第三机床厂等企业的铸造生产整合后,规划组建了全国第一个,也是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铸造企业。
图片来源于网络
沈阳铸造厂从建厂以来,累计为新中国各行业提供了总计150万余吨的铸件。那些一代产业工人以厂为家、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锐意进取,用60年的时间走完了世界发达国家近200年的历程。在这里诞生的数个“中国第一”,都如新中国的第一枚金属国徽一样,让人以之为荣,让人心生自豪。
作为重工业的第一道工序,沈阳铸造厂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支撑了全国工业的基础。然而,到了1997年,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沈阳铸造厂开始陷入困境。直到2000年之后,随着工业经济形势的好转,沈阳铸造厂开发了出口产品市场,才慢慢扭转了困境。
2007年,沈阳铸造厂随着沈阳铁西老工业企业“东搬西建”,搬到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改造。而原来的厂区,开始完成着它被赋予的新的“使命”。
工业文化焕发蓬勃新生
2012年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在这一天,在沈阳铸造厂原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工业博物馆开馆了,成为目前我国最大的全面展示工业题材的综合性博物馆,这里珍藏的文物展品,和厂房一起得到了维护和修缮,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和活力。
凤凰网辽宁 董鑫 摄
如今,中国工业博物馆已成为工业旅游胜地,2016年被评为4A级景区。同时作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体现了强烈的中国工业文化。
近日,辽宁省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辽宁省5条旅游线路榜上有名。在以“走近大国重器、感受中国力量”为主题的线路中,辽宁省“共和国长子·新时代工业”精品线路入选,中国工业博物馆被列入此条精品线路。中国工业博物馆通过大型工业厂房遗址、记录时代精神的机器设备和标志性事件的工业历史,将工业历史进程中的文明与进步娓娓道来。从沈阳铸造厂的工业担当,到中国工业博物馆的文化弘扬,再到如今,中国工业博物馆将工业与文化融为一体,倾注成“老厂房旧貌换新颜”的勃勃景象,中国工业博物馆传承与弘扬的不仅仅是工业文化,更是自强自信的气节和不屈不挠、自力更生的精神。
弘扬工业精神推动文化繁荣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文物局近日联合印发《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通过五年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工业文化特色的旅游示范基地和精品路线,建立一批工业文化教育实践基地,传承弘扬工业精神;推动工业文化在服务全民爱国主义教育,满足并引领人民群众文化需要,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形成工业文化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近日,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开展工业遗产调查和相关课题研究,制定符合我省实际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规划和工作方案。加快我省工业遗产抢救、保护及合理利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利用老旧厂房、设备等发展建设工业博物馆、文化创意园区等,鼓励利用工业遗产打造工业旅游新模式。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相信,承载着无数令人自豪的工业文化的中国工业博物馆,将为沈阳及辽宁工业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那份殷殷初心,将会像一枚枚金光闪闪的国徽一样,永远散发炽热的光芒。
(凤凰网辽宁 董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