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辽中区:驻村第一书记是天空最闪亮的星
辽宁
辽宁 > 凤眼观辽 > 正文

沈阳市辽中区:驻村第一书记是天空最闪亮的星

“今天虽然我们离任了,但我们把真心和真情留在了村里,希望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回到原岗位后继续发光发热。希望新选派的‘第一书记’接过接力棒继续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带领乡亲们不断努力前行,留下你们铿锵的足迹,照亮乡村的‘致富’前程。”沈阳市辽中区养士堡镇菱角泡村第一书记李南如是说。

8月27日上午,记者在沈阳市辽中区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总结迎新大会上了解到,194名任职期满的驻村干部圆满完成了三年驻村帮扶任务,为辽中农村发展作出了特别贡献,在辽中农村工作实践的“大课堂”上胜利“毕业”。95名新选派的驻村干部带着决心志愿如约而至,让辽中区再一次获得了持续后援,为辽中的乡村振兴平添强大助力。

大会在辽中区委组织部策划拍摄的微电影《第二故乡情》中拉开序幕。影片中三个小故事讲述了第一书记们如何解民忧、暖民心、用心用情做好驻村第一书记。剧中角色均由第一书记们本色出演,浓缩着他们在驻村期间奋斗的点点滴滴,再现了他们为辽中打拼的感人瞬间,体现了他们对辽中人民的真挚情感。由全体离任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队员共同拍摄的专题片《印迹》更是湿润了大家的眼眶。大家重温入党誓词,以各自镇(街)为队呐喊着祝愿家乡更加美好的口号,述说着即将离任的不舍和对未来的寄语。

会上,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代表依次进行发言。他们用真情实感分享了三年的驻村心得体会,用详实事例总结了帮扶经验做法,为即将开展驻村工作的选派干部们理清思路,使他们能够迅速转换身份,进入角色,打开工作局面。

据了解,六间房镇裴家乡村曾是经济薄弱村,驻村第一书记李金田到村之后从推广发展绿色农业的角度引进“稻田养蟹”项目,将其作为“一村一品”发展方向,现已成为村民的一条致富新路,并依托六间房玫瑰小镇和裴家乡村的蓝莓、蟹米等资源,教授村民做微商、开网店,如今裴家乡村已经是远近闻名的电商村。李金田含泪告诉记者,真的舍不得走,我觉得我为村民们做的还不够好、还不够多,我还能为乡亲们做更多的事……他哽咽说:“祝下乡三年的战友们,能够携三年驻村印记,走向更加辉煌的人生路,祝即将走向乡村振兴一线的同志们,能够一路披荆斩棘,在辽中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三年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班子、带队伍、重规范,为辽中农村基层党建塑造了新气象。抓产业、促发展、扬优势,为辽中强村富民撒播了新火种。抓难点、打基础、善协调,为辽中农村建设带来了新变化。抓安全、促稳定、敢担当,为辽中农村社会治理注入了新力量。

“今天参加这个大会,我的情绪一直很激动,从专题片中看到了上任第一书记们昂扬的精神风貌,从代表们的发言里体会到了他们驻村工作的点点滴滴和所取得的成绩。我很荣幸能够成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这是组织对我的肯定,也是对自己的锻炼,我会尽我所能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有所作为。”新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徐朋说到。

辽中是一个农业文明厚重、发展前景可期、创业氛围浓厚的的地方,这里有广大党员干部务农经、显身手的深厚底蕴;有助推乡村振兴、书写出彩人生的广阔舞台;有放手工作、大胆创新的良好环境。辽中区委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到,选派驻村干部是省委、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辽中振兴发展的现实所需。我们相信在第一批驻村干部的示范带动下,有情怀、有志向、有担当的第二批驻村干部一定会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用实际行动在辽中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创造出无愧组织、无愧人民、无愧时代的璀璨成就。

大会深刻阐述了选派干部到村工作的重大意义,全面总结了本轮选派干部驻村帮扶的丰硕成果,并对新一轮驻村干部和相关部门提出了具体要求。会后,各镇(街道)组织委员与新一轮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进行对接,任职期满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纷纷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