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辽中区巧用“四个三”加强农村青年党员分类管理
辽宁
辽宁 > 凤眼观辽 > 正文

沈阳辽中区巧用“四个三”加强农村青年党员分类管理

党员教育管理是基层党组织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沈阳市辽中区积极探索和创新农村青年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对不同类别的青年党员实行差异化、个性化管理,让农村青年党员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红色生力军。

  三项举措,全面掌握基础信息

辽中区注重做好积极分子和新党员发展工作,搞好源头活水,把好“入口”重点发展35岁以下青年党员,优化队伍结构。整理“家底”,结合村“两委”换届开展党员档案核查工作,通过档案“验”身份,通过核查“明”数量。全区农村45岁以下青年党员共有3818名。同时强化“培训”,通过举办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及党务工作者培训班,对基层党务工作学深悟透,共培训800余人次。

  三个坚持,筑牢思想信念之根

辽中区立足实际,区分农村党员不同类别、不同需求,实施分类管理、分类教育、分类服务,以精准科学管理激发党员活力,助推乡村振兴。“土生”党员固基础。对于学历层次较低的党员,把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双管齐下,既武装头脑又提高能力。“能手”党员学理论。对于本身拥有技术专长,理论学习是短板的党员,利用“学习强国”“辽中先锋e家”等网络平台,带动党员在学用结合、学用相长中学习理论知识。“学霸”党员强技术。对于学历和理论素养高,但农村实践少的党员,依托“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农家书屋”带领参与乡村振兴工作,与致富带头人结对互带,以互带促互培。

  三单管理,实现党员快速成长

建立“目标清单”。根据工作实际提出目标清单,支部进行量化考核,引导在职青年党员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志愿服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岗位清单”。支部为无职青年党员设立矛盾纠纷调解员、环境卫生清扫员、秸秆禁烧巡逻员等岗位,为其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建立“联系清单”。实行“双向式”管理,通过打电话等方式联系党员,确保“流动”不“流失”,及时定期通报党组织重要情况,确保其“远行不断线,思想不脱节”。

  三种实践,助力青年党员成才

支部为青年党员们提供挂职专兼职网格员职务,让730名青年党员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提高处理复杂问题及决策水平的能力。同时,鼓励优秀的青年党员通过法定程序选举“两委”成员,从而实现每村一名35岁年轻干部,换届中新提名的青年党员172名。在实践中学习,青年党员积极参与村屯环境整治、疫情防控、厕所革命等志愿服务,做到学做结合。